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累积性,调查报告是防控风险的重要前提。根据《土壤污染防治法》及相关规范,以下几类项目必须开展土壤污染调查,为环境安全筑牢防线。
建设用地开发前必须 “体检”。尤其是用途变更为住宅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,需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前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。例如,原化工厂、农药厂旧址改建为居民区,或工业厂区转型为学校、医院时,必须检测土壤中重金属、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含量,确认达标后方可开发。调查需涵盖地块历史使用情况、污染物可能迁移路径,以及对地下水的潜在影响。
重点行业企业退出前需做调查。有色金属冶炼、石油加工、化工、焦化、电镀等行业的企业,在关闭、搬迁或原址改造前,必须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。这类企业因长期生产可能导致镉、铅、苯系物等污染物累积,调查数据将作为污染治理与责任认定的依据,避免遗留环境隐患。
农业用地安全利用需调查支撑。对于拟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地块,或长期种植食用农产品的耕地,若存在污水灌溉、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情况,需检测土壤中重金属、农药残留等指标。调查结果将用于划分安全利用区、严格管控区,指导农业生产方式调整,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。
此外,生态修复项目、矿产资源开发项目,以及可能涉及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环评阶段,也需根据地块风险等级开展相应调查。土壤污染调查报告不是简单的检测报告,而是贯穿地块全生命周期的环境 “身份证”,为科学决策提供关键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