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取排污许可证并非环保合规的终点,而是企业规范排污的新起点。为确保持续符合许可要求,企业需做好一系列后续管理工作。
日常运行管理是核心。企业要严格按照许可证载明的污染物种类、浓度限值、排放去向等要求组织生产,不得擅自变更排污方式。污染防治设施需保持正常运行,建立定期维护台账,详细记录检修时间、更换部件等信息,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超标排放。
监测与记录须规范。需按许可证规定的频次和指标开展自行监测,可委托第三方机构或配备自有监测设备,确保数据真实准确。同时,要如实记录排污情况、监测结果、设施运行状态等信息,形成完整的环境管理台账,保存期限不少于 5 年,以备监管部门核查。
应急与报告要及时。针对许可证中列明的环境风险,企业需定期演练应急预案,提升突发污染事件的处置能力。若发生超标排放、设施故障等情况,需立即启动应急措施,并在规定时限内向环保部门报告,不得瞒报、漏报。
此外,企业还需按时提交执行报告,每年向社会公开排污信息,接受公众监督。若生产规模、工艺等发生重大变化,需提前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,严禁 “先上车后补票”。只有将许可证要求贯穿于生产全流程,才能真正实现合法合规排污,守住生态环境底线。